其一,人民幣升值的影響直接對現貨市場形成利空。
此次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僅為2%,遠遠低于市場預期的5%-10%,說明人民幣升值將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趨勢。人民幣長期持續(xù)升值將導致我國玉米出口成本相應提高,出口競爭優(yōu)勢減弱,自7月底國內玉米出口已經陷入停頓狀態(tài),有關部門預計下半年出口量能完成200萬噸將是一大難關。玉米出口需求的減少將會引發(fā)玉米現貨的壓力,由于部分銷區(qū)市場遭遇臺風侵襲,道路和交通受阻,糧食運輸受到阻礙,目前大連港積壓了大批量玉米等待發(fā)運,如果后期天氣狀況得到改善,道路交通運輸暢通,大批量玉米將會涌入銷區(qū)市場,市場價格面臨沖擊。
其二,國內玉米市場需求并非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回暖。
去年的禽流感使得我國的養(yǎng)殖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而且一直沒有從此陰影中走出來,前期四川資陽地區(qū)爆發(fā)的豬鏈球菌對國內的養(yǎng)殖業(yè)而言更是雪上加霜。養(yǎng)殖業(yè)的長時間低迷,致使國內整體農產品市場籠罩在偏空的陰影之下,走勢極為疲軟。在農產品市場價格聯動性較強的情況下,若養(yǎng)殖業(yè)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放大,則市場價格就很難形成持續(xù)性上漲,目前國內玉米價格的快速上揚,雖然關鍵因素看似需求拉動的結果,但我們卻可以看到,供應不足使緩慢恢復的市場需求顯得較強,并非需求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回暖,如果市場需求不能在短期內得到全面恢復,需求對于價格的促進效應,將會被新季玉米的上市所沖淡。
其三,國內玉米深加工發(fā)展較高,但能力有限。
目前,我國玉米生產主要以農民家庭為單位,工藝設備落后,加工的成本高,品種少,檔次低,產品基本上是淀粉、酒精、味精類的初級產品,很少有多次轉化和二次轉化產品。我國每年玉米出口需求增加的幅度不大,在畜牧業(yè)生產上的玉米需求量也變化不大,要想大幅提高玉米的市場需求量,就必須在玉米深加工方面下功夫。但是,目前農民的經濟狀況、文化程度和思維意識都不具備馬上運用大型設備加工玉米的條件,要調動農民積極性、完善健全大型設備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夠完成的,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和磨合,不可能一蹴而就。
其四,美國農業(yè)部供需報告利空色彩偏重。
9月份美國農業(yè)部供需報告已經出臺,全球玉米產量被調高至6.6349億噸。八月預測為6.5746億噸;期末庫存增加,從上個月預測的1.0807億噸增至1.1177億噸。全球飼用消費增加228萬噸。美國玉米各項指標全部增加。其中供應增長幅度大于需求增長幅度。因此對市場產生偏空影響。由于田間調查結果很樂觀,USDA調增產量733萬噸,至2.7023億噸;期初庫存增加39萬噸至5399萬噸;期末庫存增加454萬噸至5281萬噸。盡管颶風影響船運,但是出口量卻出乎意料的調增至5080萬噸,之前幾個月始終保持4953萬噸。報告利空色彩明顯偏重,受此影響CBOT玉米價格出現跌落。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國內玉米市場行情節(jié)節(jié)上揚的背后,依然隱藏著不利于市場價格走強因素,而且利空因素也在不斷增多,諸如天氣好轉將導致產量增加的預期,以及價格高位上揚,企業(yè)采購謹慎心理增強的阻力,等等因素都在隨著時間、價格而發(fā)生變化。整體而言,短期內國內玉米價格仍有上行空間,但在整個糧食市場并不景氣的情況下,買賣雙方都應謹慎看待此次反彈,不要盲目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