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無籽西瓜與常規(guī)無籽西瓜都屬于三倍體,與有籽西瓜相比其栽培對環(huán)境更敏感, 不適宜的天氣和不合理的栽培管理會極大地影響其產(chǎn)量和品質, 甚至會導致完全失敗。小無籽西瓜雖然坐果能力強, 但植株長勢更強, 在水肥管理上更需仔細合理. 另外, 小無籽西瓜的果肉極為致密, 至少在采收前3-5 天需嚴禁灌水, 否則會極大地影響其儲藏期和品質.
1.土地的選擇與輪作
以含氮少的沙土和沙壤土最佳. 最好不與施用過大量氮肥的葉菜類和茄果類作物輪作,與葫蘆科作物應有3-5 年以上的輪作。
2.育苗移栽期管理
無籽西瓜生產(chǎn)必須采用育苗移栽。提高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是育苗技術的關鍵。發(fā)芽期水份過高, 低溫及溫度不穩(wěn)定是導致無籽西瓜種子發(fā)芽出苗差的直接原因。無籽西瓜的發(fā)芽應在恒定高溫(30-32℃)及潮濕(育苗基質可攥成團但捏不出水)的條件下進行。
小無籽西瓜催芽方法
在普通農(nóng)民設備相對簡易下,采用以下方式催芽簡單可行:
①先30度常溫水下浸種15分鐘,
②清洗,
③再用布吸干種子,
④破殼,
⑤后再30度常溫水下浸種10-15分鐘,
⑥最后瀝干
⑦用濕巾包裹放入恒溫箱32度恒溫下催芽
⑧24小時達到90%左右出芽,48-72小時基本出齊.
種子發(fā)芽后及時播種至育苗盤,育苗土應充分澆透水份,種子播種深度為1.5-2.0厘米,該深度可使種子周圍保持均勻的濕度并可防止種子帶帽出土。將播種后的育苗盤放置在溫度30-32℃,相對濕度90-100%的發(fā)芽條件下48-72小時。一旦種子開始出土,應立即將育苗盤移到溫室。溫室溫度保持在25-27℃直到出芽結束。溫室內出苗的第一周,澆水只需保持基質濕潤即可。
過多的水分會嚴重影響未發(fā)芽的種子。一旦出齊苗,溫度和水分即可調節(jié)到適合培育壯苗的狀態(tài),即良好的光照和適度的溫度(日溫25℃左右,夜溫20℃左右)。
3.移栽
在天氣許可的條件下西瓜苗應盡早移栽, 苗齡過大會延遲緩苗期并影響成活率。爬地栽培理想的栽培密度每470-670株/畝,大棚栽培的理想栽培密度每900-1100株/畝。這樣的定植密度可使大多數(shù)果實重量在1.8-2.4千克,直徑為14-16厘米,每株平均商品瓜2-2.5個,爬地栽培最高可達4-6個。
充分授粉是無籽西瓜坐果的關鍵, 因此無籽西瓜生產(chǎn)必需要配授粉品種。適宜的授粉品種應為開花早而長,花粉量大且花粉發(fā)芽力強。無籽西瓜和授粉品種的比率應3 - 5 : 1.
4.移栽至開花期管理
該階段是培育具有增產(chǎn)潛力植株的關鍵時期。在理想狀況下,移栽后澆一次充足緩苗水,直到第一雌花出現(xiàn)前不再澆水。
該時期的主要管理目標是培育具有強健根系的健康植株。此期的灌水時應以少次多量為原則。在少次多量的灌水原則下,根系的分布深而廣。少量多次灌水是西瓜栽培管理中最常見的嚴重錯誤。移栽后少量多次灌水使根系生長不良,且分布土壤表面, 在后期植株和果實生長發(fā)育需要水分和營養(yǎng)時無法滿足。
西瓜在移栽后最初的21天中通常生長緩慢的。在此階段,只要植株健康,不必增加灌水與施肥。坐果前經(jīng)常地灌水與施肥雖然可以促進植株地上部的生長,但造成植株不易坐果或坐果推遲, 進而造成徒長,莖蔓過多。西瓜為強喜光作物, 過多的莖蔓枝葉會使很多葉片的光照處在光補償點以下, 這些葉片向植株發(fā)出需求更多莖蔓枝葉生長的不良信號,使得坐果更加困難。另外, 在光照不足的條件下,底層葉片的光合作用弱,上層葉片通過光合作物制造的碳水化合物被底層莖蔓枝葉無謂地消耗,爭奪果實發(fā)育所必須的碳水化合物,導致化瓜。另外,過多的莖蔓枝葉也造成果實收獲更加困難。
小無籽西瓜比一般西瓜植株長勢強,果實發(fā)育不嚴重削弱植株的生長。因此, 在移栽后最初的21天,不必追求漂亮而刻意促進植株生長。氮肥應施用硝態(tài)氮肥, 且施用應比常規(guī)無籽西瓜少25 -30%。在理想狀態(tài)下,第一雌花節(jié)位出現(xiàn)在主蔓的6-8節(jié),下一個雌花節(jié)位出現(xiàn)在11-13節(jié)。適宜的第一坐瓜節(jié)位應為11 – 13 節(jié)。小無籽西瓜坐果能力強, 在爬地栽培時單株坐果可達4 – 6個, 在良好的生長發(fā)育條件下應多授粉,不必人工疏瓜。
5. 開花至采收的管理
小無籽西瓜與常規(guī)無籽西瓜相比屬早熟品種, 從雌花授粉到收獲只需要28-35天(果實發(fā)育10 ℃以上的有效積溫需1200-1300單位),在此期間合理的水肥管理至關重要。此期管理的原則是保持穩(wěn)健的植株和提供平穩(wěn)的水分供應。如果每天早晨莖蔓生長點向上,卷須綠而直,植株一定是過度灌水和施肥,應減少灌水量。鉀肥可以增加植株體內養(yǎng)分的運輸和轉化, 從而提高光合效率和強化植株細胞壁的結構。鈣可以增加果肉硬度和果肉密度。此期葉面施用鉀肥和鈣肥有利于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磷可以使果肉顏色變成深紅色,但也可增加果實中的著色秕子數(shù),注意不要使用過多的磷肥。
防病也是此期管理的關鍵,有效的西瓜葉部病害(炭疽病,蔓枯病,白粉病及霜霉病)管理, 預防是關鍵.
6. 收獲期管理
小無籽西瓜果肉很致密, 接近采收期時果實看起來較小。在這種情況下,想通過使用過多的水肥促進果實生長是十分不可取的。最后一次灌水應在采收前1 周到3-5天。灌水過多或收獲時灌水會導致在收獲時果實易裂。果實含水量過高,進而導致在儲運期間因無氧呼吸使果肉變軟,貨架期變短。灌水過多嚴重導致風味和品質下降。因此, 在采收前應嚴格控制灌水。如遇雨天, 應等瓜內持水量下降后再采收。
7. 采收及儲運
小無籽西瓜皮薄而韌, 應采收成熟的西瓜上市,以達最佳甜度和風味。小無籽西瓜在采收時果皮表面肉眼可見的變化不如傳統(tǒng)無籽西瓜難么明顯,這些微小的變化是:1. 果實上墨綠的條帶開始明顯,花紋或模糊處開始褪色。即我們所說的條帶突變。2.果皮上亮綠的顏色將變得更亮,在顏色上變成灰綠色。 3.果柄處周圍的果面變平。 4. 隨著果實的成熟,果實表面有一些不清晰的棱溝。過熟的果實果面出現(xiàn)風疹斑,果實表面由灰綠色變亮綠。這樣的西瓜耐儲運性差。
在采收前1星期應停止灌水,以免降低果實品質,縮短貨架期。如果采收前遇到降水,可以在雨停后,推遲1-2天采收。 果實采收后最好在12.8 ℃條件下冷藏, 以延長貨架期。溫度低于10 ℃可能會導致冷害。 備注:因土壤、氣候及栽培等原因,可能會出現(xiàn)不一樣的結果,以上資料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