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西葫蘆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回答公司:廣州市大農園藝種子有限公司  添加時間:13年07月15日  點擊數: |
珠三角地區(qū)露地西葫蘆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
西葫蘆屬葫蘆科,又稱美洲南瓜。西葫蘆以嫩果供食,其口感甜脆,營養(yǎng)豐富,市場價格相對低廉,而且加工食用簡便省工,是工廠、學校等集體飯?zhí)米畛R姷墓项愂卟酥?。珠三角地區(qū)人口稠密,工廠、學校等集體單位眾多,西葫蘆的消費量很大。而且由于其生育期短,栽培技術相對簡單,生產成本較低,近幾年在珠三角地區(qū)的惠州、增城、開平及臺山一帶有相當大的栽培面積。由于這些地區(qū)是傳統(tǒng)的蔬菜產區(qū),菜田的復種指數高,田地的病害殘留嚴重,加上近年來氣候的反復無常,這些地區(qū)在西葫蘆生產中病害的發(fā)生越來越嚴重,對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種植戶由于病害特別是病毒病的嚴重發(fā)生而受到很大的損失。(西葫蘆另外一種主要病害白粉病在春季低溫陰雨天氣下容易發(fā)生,因珠三角地區(qū)春植西葫蘆栽培面積小,本文不作探討)。
西葫蘆在葫蘆科蔬菜中是最易感染病毒病的一類作物,病毒病發(fā)病率高,減產明顯,嚴重時可導致絕收。西葫蘆病毒病的發(fā)生與溫度有直接關系,溫度高、日照強、干旱等條件下發(fā)病嚴重。這種環(huán)境條件有利蚜蟲及白粉虱的繁殖和遷飛,又對病毒的增殖、縮短潛育期有利。同時干旱降低植株的抗病性,發(fā)病更加嚴重。病毒病在西葫蘆整個生育期均可發(fā)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葉片受害后呈花葉或斑駁,重病株上部葉片呈雞爪狀,上具深綠色皰斑。果實受害導致畸形果,果面具瘤狀突起而凹凸不平,瓜色變深綠色(珠三角種植戶俗稱的黑美人瓜)。病株矮小,結果少,甚至不結果。
為了減輕危害,減少損失,在珠三角露地栽培西葫蘆時應加強病毒病的防治,在生產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品種選擇 西葫蘆不同品種間對病毒病的耐病力有很大的差異,注意選擇較耐病毒病的品種栽培。
二、栽培季節(jié)選擇 珠三角地區(qū)西葫蘆栽培一般在秋冬季,春季栽培的面積很小??刹テ跒?月中下旬至1月上旬,最佳播期為10月上旬至12月中下旬左右。早播的容易發(fā)生病毒病。
三、種子消毒 為消滅種子攜帶病毒,可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30分鐘,或用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分鐘,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催芽播種。
四、實行輪作 如有可能,應實行3~5年輪作(以水旱輪作更佳),盡量避免在前作是番茄、辣椒、馬鈴薯及煙草等茄科作物及其他瓜類作物的地塊種植,以減少土壤中病毒的積累。
五、培育壯苗,嚴把定植關 育苗須加強溫度管理,嚴防幼苗徒長,培育壯苗,提高幼苗的抗逆性。移栽時,凡感染病毒的幼苗一律淘汰,以免定植后成為病毒病的傳染源。栽培時為避免定植時傷根傳染病毒病,溫度條件許可時盡量采用直播的方法。
六、消滅蚜蟲及白粉虱 蚜蟲及白粉虱是傳染病毒病的重要媒介,病毒病的發(fā)生及其嚴重程度與蚜蟲及白粉虱的發(fā)生量有密切關系,及早防治蚜蟲及白粉虱是預防病毒病的關鍵措施之一??蓲煦y灰膜驅避蚜蟲,還可用2.5%的溴氰菊酯或連滅殺丁乳油2000~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連噴3~4次,間隔7~10天,有條件的地方還可用防蟲網進行栽培。
七、合理稀植 加強田間管理 減少接觸傳毒 病毒病可通過植物傷口傳毒,因此在栽培上應適當加大株行距,盡可能減少農事操作造成的傷口。在摘除老病葉、摘瓜、打杈等田間操作中應將病株與健株分開進行,以免接觸傳毒。農事操作應遵循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則。盡量采用地膜覆蓋栽培以減少雜草數量。田間管理粗放,雜草多或鄰近番茄、辣椒、馬鈴薯及煙草等種植田,都易導致病毒病發(fā)生。
八、加強肥水管理,避免早衰 西葫蘆植株早衰極易感染病毒病,在栽培中必須加強肥水管理,要施足基肥。避免缺水脫肥。在高溫季節(jié)可適當多澆水,降低地溫,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遮陰降溫防止植株早衰,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有條件的地區(qū),種植西葫蘆的地塊,應與菠菜、芹菜、番茄、辣椒等作物遠離。
九、藥劑防治 苗期噴施83增抗劑100倍液,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發(fā)病初期可噴施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抗毒劑1號300倍液,或1000倍高錳酸鉀溶液,或20X10-6的萘乙酸,每7~10天一次,連噴3-4次,以上藥液可交替使用。
|
珠三角地區(qū)露地西葫蘆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
西葫蘆屬葫蘆科,又稱美洲南瓜。西葫蘆以嫩果供食,其口感甜脆,營養(yǎng)豐富,市場價格相對低廉,而且加工食用簡便省工,是工廠、學校等集體飯?zhí)米畛R姷墓项愂卟酥?。珠三角地區(qū)人口稠密,工廠、學校等集體單位眾多,西葫蘆的消費量很大。而且由于其生育期短,栽培技術相對簡單,生產成本較低,近幾年在珠三角地區(qū)的惠州、增城、開平及臺山一帶有相當大的栽培面積。由于這些地區(qū)是傳統(tǒng)的蔬菜產區(qū),菜田的復種指數高,田地的病害殘留嚴重,加上近年來氣候的反復無常,這些地區(qū)在西葫蘆生產中病害的發(fā)生越來越嚴重,對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種植戶由于病害特別是病毒病的嚴重發(fā)生而受到很大的損失。(西葫蘆另外一種主要病害白粉病在春季低溫陰雨天氣下容易發(fā)生,因珠三角地區(qū)春植西葫蘆栽培面積小,本文不作探討)。
西葫蘆在葫蘆科蔬菜中是最易感染病毒病的一類作物,病毒病發(fā)病率高,減產明顯,嚴重時可導致絕收。西葫蘆病毒病的發(fā)生與溫度有直接關系,溫度高、日照強、干旱等條件下發(fā)病嚴重。這種環(huán)境條件有利蚜蟲及白粉虱的繁殖和遷飛,又對病毒的增殖、縮短潛育期有利。同時干旱降低植株的抗病性,發(fā)病更加嚴重。病毒病在西葫蘆整個生育期均可發(fā)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葉片受害后呈花葉或斑駁,重病株上部葉片呈雞爪狀,上具深綠色皰斑。果實受害導致畸形果,果面具瘤狀突起而凹凸不平,瓜色變深綠色(珠三角種植戶俗稱的黑美人瓜)。病株矮小,結果少,甚至不結果。
為了減輕危害,減少損失,在珠三角露地栽培西葫蘆時應加強病毒病的防治,在生產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品種選擇 西葫蘆不同品種間對病毒病的耐病力有很大的差異,注意選擇較耐病毒病的品種栽培。
二、栽培季節(jié)選擇 珠三角地區(qū)西葫蘆栽培一般在秋冬季,春季栽培的面積很小??刹テ跒?月中下旬至1月上旬,最佳播期為10月上旬至12月中下旬左右。早播的容易發(fā)生病毒病。
三、種子消毒 為消滅種子攜帶病毒,可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30分鐘,或用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分鐘,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催芽播種。
四、實行輪作 如有可能,應實行3~5年輪作(以水旱輪作更佳),盡量避免在前作是番茄、辣椒、馬鈴薯及煙草等茄科作物及其他瓜類作物的地塊種植,以減少土壤中病毒的積累。
五、培育壯苗,嚴把定植關 育苗須加強溫度管理,嚴防幼苗徒長,培育壯苗,提高幼苗的抗逆性。移栽時,凡感染病毒的幼苗一律淘汰,以免定植后成為病毒病的傳染源。栽培時為避免定植時傷根傳染病毒病,溫度條件許可時盡量采用直播的方法。
六、消滅蚜蟲及白粉虱 蚜蟲及白粉虱是傳染病毒病的重要媒介,病毒病的發(fā)生及其嚴重程度與蚜蟲及白粉虱的發(fā)生量有密切關系,及早防治蚜蟲及白粉虱是預防病毒病的關鍵措施之一??蓲煦y灰膜驅避蚜蟲,還可用2.5%的溴氰菊酯或連滅殺丁乳油2000~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連噴3~4次,間隔7~10天,有條件的地方還可用防蟲網進行栽培。
七、合理稀植 加強田間管理 減少接觸傳毒 病毒病可通過植物傷口傳毒,因此在栽培上應適當加大株行距,盡可能減少農事操作造成的傷口。在摘除老病葉、摘瓜、打杈等田間操作中應將病株與健株分開進行,以免接觸傳毒。農事操作應遵循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則。盡量采用地膜覆蓋栽培以減少雜草數量。田間管理粗放,雜草多或鄰近番茄、辣椒、馬鈴薯及煙草等種植田,都易導致病毒病發(fā)生。
八、加強肥水管理,避免早衰 西葫蘆植株早衰極易感染病毒病,在栽培中必須加強肥水管理,要施足基肥。避免缺水脫肥。在高溫季節(jié)可適當多澆水,降低地溫,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遮陰降溫防止植株早衰,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有條件的地區(qū),種植西葫蘆的地塊,應與菠菜、芹菜、番茄、辣椒等作物遠離。
九、藥劑防治 苗期噴施83增抗劑100倍液,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發(fā)病初期可噴施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抗毒劑1號300倍液,或1000倍高錳酸鉀溶液,或20X10-6的萘乙酸,每7~10天一次,連噴3-4次,以上藥液可交替使用。
|
西葫蘆在葫蘆科蔬菜中是最易感染病毒病的一類作物,病毒病發(fā)病率高,減產明顯,嚴重時可導致絕收。西葫蘆病毒病的發(fā)生與溫度有直接關系,溫度高、日照強、干旱等條件下發(fā)病嚴重。這種環(huán)境條件有利蚜蟲及白粉虱的繁殖和遷飛,又對病毒的增殖、縮短潛育期有利。同時干旱降低植株的抗病性,發(fā)病更加嚴重。病毒病在西葫蘆整個生育期均可發(fā)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葉片受害后呈花葉或斑駁,重病株上部葉片呈雞爪狀,上具深綠色皰斑。果實受害導致畸形果,果面具瘤狀突起而凹凸不平,瓜色變深綠色(珠三角種植戶俗稱的黑美人瓜)。病株矮小,結果少,甚至不結果。為了減輕危害,減少損失,在珠三角露地栽培西葫蘆時應加強病毒病的防治,在生產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品種選擇 西葫蘆不同品種間對病毒病的耐病力有很大的差異,注意選擇較耐病毒病的品種栽培。
二、栽培季節(jié)選擇 珠三角地區(qū)西葫蘆栽培一般在秋冬季,春季栽培的面積很小。可播期為9月中下旬至1月上旬,最佳播期為10月上旬至12月中下旬左右。早播的容易發(fā)生病毒病。
三、種子消毒 為消滅種子攜帶病毒,可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30分鐘,或用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分鐘,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催芽播種。
四、實行輪作 如有可能,應實行3~5年輪作(以水旱輪作更佳),盡量避免在前作是番茄、辣椒、馬鈴薯及煙草等茄科作物及其他瓜類作物的地塊種植,以減少土壤中病毒的積累。
五、培育壯苗,嚴把定植關 育苗須加強溫度管理,嚴防幼苗徒長,培育壯苗,提高幼苗的抗逆性。移栽時,凡感染病毒的幼苗一律淘汰,以免定植后成為病毒病的傳染源。栽培時為避免定植時傷根傳染病毒病,溫度條件許可時盡量采用直播的方法。
六、消滅蚜蟲及白粉虱 蚜蟲及白粉虱是傳染病毒病的重要媒介,病毒病的發(fā)生及其嚴重程度與蚜蟲及白粉虱的發(fā)生量有密切關系,及早防治蚜蟲及白粉虱是預防病毒病的關鍵措施之一??蓲煦y灰膜驅避蚜蟲,還可用2.5%的溴氰菊酯或連滅殺丁乳油2000~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連噴3~4次,間隔7~10天,有條件的地方還可用防蟲網進行栽培。
七、合理稀植 加強田間管理 減少接觸傳毒 病毒病可通過植物傷口傳毒,因此在栽培上應適當加大株行距,盡可能減少農事操作造成的傷口。在摘除老病葉、摘瓜、打杈等田間操作中應將病株與健株分開進行,以免接觸傳毒。農事操作應遵循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則。盡量采用地膜覆蓋栽培以減少雜草數量。田間管理粗放,雜草多或鄰近番茄、辣椒、馬鈴薯及煙草等種植田,都易導致病毒病發(fā)生。
八、加強肥水管理,避免早衰 西葫蘆植株早衰極易感染病毒病,在栽培中必須加強肥水管理,要施足基肥。避免缺水脫肥。在高溫季節(jié)可適當多澆水,降低地溫,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遮陰降溫防止植株早衰,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有條件的地區(qū),種植西葫蘆的地塊,應與菠菜、芹菜、番茄、辣椒等作物遠離。
九、藥劑防治 苗期噴施83增抗劑100倍液,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發(fā)病初期可噴施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抗毒劑1號300倍液,或1000倍高錳酸鉀溶液,或20X10-6的萘乙酸,每7~10天一次,連噴3-4次,以上藥液可交替使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