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多發(fā)生在收獲期花球上,植株老葉發(fā)黃萎垂,發(fā)病初期莖基部呈半透明水漬狀,后變?yōu)辄S褐色病斑,中下部包葉在中午似失水狀萎蔫,初期早晚尚可恢復,反復數天萎蔫加重就不能再恢復,表皮稍下陷,莖基部的病斑不斷向上擴大逐漸變軟腐爛;在現蕾期,花球呈半透明水漬狀,腐爛部位逐漸擴展致使部分或整個花球軟腐,腐爛組織會發(fā)出難聞的惡臭。
特點
屬于細菌性病害。病菌可在土壤、病殘體上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帶菌糞肥、昆蟲等傳播,從自然裂口、蟲傷口、病痕及機械傷口等處侵入。病菌發(fā)育適溫25~30℃,喜高濕環(huán)境,不耐強光和干燥。 發(fā)病因素
(1)種植密度大,株、行間郁敝,通風透光不好,發(fā)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抗性降低易發(fā)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間病殘體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從生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fā)病重。
(3)種子帶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機肥帶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殘體的易發(fā)病。
(4)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濕易發(fā)??;高溫多雨天氣及高濕條件,葉面結露、葉緣吐水發(fā)病重。
(5)大棚栽培的,往往為了保溫而不放風排濕、引起濕度過大的易發(fā)病。
農業(yè)防治
(1)播種或移栽前,或收獲后,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原和蟲原。
(2)和非本科作物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3)選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種子須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4)育苗移栽或播種后用藥土覆蓋,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這是防病的關鍵。
(5)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后及時清理溝系,防止?jié)駳鉁?,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播種前撒施或溝施滅菌殺蟲的藥土,
(7)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未腐熟或帶菌肥料;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于減輕病害。
(8)地膜覆蓋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9)發(fā)病時及時清除病葉、病株,并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10)高溫干旱時應科學灌水,以提高田間濕度,減輕蚜蟲、灰飛虱危害與傳毒。嚴禁連續(xù)灌水和大水漫灌。澆水時防止水滴濺起,是防止該病的重要措施。
(11)在種球長到拳頭大小時,適當控制澆水,增施磷鉀肥。如追施過磷酸鈣、草木灰、骨粉等,可增強抗病性。
(12)留種株花球長至2/3大小時,削去中間不易抽出的部分,只留旁邊3個花枝,切口處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腐。
物理防治
45℃恒溫水浸種15分鐘撈出后移入冷水中冷卻,催芽播種。
生物防治
(1)種子滅菌:
農抗751殺菌劑100倍液15 ml浸拌200g種子,吸附后陰干。
(2)發(fā)病時噴施:
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
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
90%新植霉素4000倍液。
化學防治
(一)種子滅菌
(1)浸種:
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500倍液+適量95%敵克松原粉或50%福美雙浸種4~8小時后,沖洗干凈催芽、播種。
或用2.9 ml硫酸鋅溶解后溫度控制在39℃,浸種20分鐘后沖3分鐘晾干后播種。
或用45%代森銨水劑300倍液浸種15~20分鐘,沖洗后晾干播種。
(2)拌種:
每千克種子用漂白粉10~20克(有效成分)加少量水,將種子拌勻,后放入容器內封存16小時,均可有效地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種子上攜帶的黑腐病菌。
或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4%拌種,可預防苗期黑腐病的發(fā)生。
(二)噴施用藥
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
56%靠山水分散微顆粒劑600~800倍液
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30%氯氧化銅懸浮劑800倍液
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
隔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三)保護地栽培
10%乙滴粉塵劑,或5%百菌清或10%脂銅粉塵劑,1kg/畝
(四)藥土 3%米樂爾顆粒劑1份+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或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1份+干細土30份,該病流行地區(qū),移栽時穴施。(參考:中國農業(yè)病蟲檢測網)
掃一掃,關注【文興種苗】微信訂閱號:wxseed5 企業(yè)官方網站:http://www.wxse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