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擴大制種規(guī)模,規(guī)范生產行為
1、建立穩(wěn)固的雜交棉制種基地
根據湖北棉種的市場需求,以及目前廣泛采用的人工去雄授粉制種的勞務投入和制種產量,由省政府列專項在全省建設較高標準的旱勞保收雜交棉制種基地8—10個,每個基地連片棉田面積3000—4000畝,確保全省每年雜交制種面積2.5—3萬畝,年生產雜交棉種250萬公斤左右,滿足全省80%以上棉田的用種。徹底扭轉目前雜交棉制種大都在外省分散進行的狀況。
2、規(guī)范雜交棉制種技術
規(guī)范雜交棉制種技術是提高制種工效和產量的關鍵。當前的重點是制定雜交棉制種標準,在項目資金支助下,由省農業(yè)廳種植業(yè)處牽頭,組織相關科研部門的科技人員,在廣泛調研、總結的基礎上,編制《湖北省雜交棉制種技術規(guī)程》地方標準。在目前尚無統一標準的情況下,重點抓好以下五點。一是雜交棉制種田全面推行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地膜棉、移栽地膜棉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二是去雄要徹底,授粉要均勻、充足。三是及時摘除陰雨天不能去雄的花朵和漏去雄的花朵。四是及時摘除旁心(每果枝只保留3—4個果節(jié))。五是八月下旬制種結束后,摘除所有果枝旁心。
3、加強制種田的質量監(jiān)控
雜交棉制種期間的技術指導和監(jiān)督管理是確保種子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是層層簽定責任狀,實行合同管理;二是搞好制種農工的技術培訓;三是組織好足夠的制種勞工(每畝雜交制種田3人,授粉高峰期4人);四是每30—50畝制種面積指派一名技術員負責指導和監(jiān)督清場;五是統一采摘時間,種花不進農戶,集中場地分戶攤曬、收儲、軋花、抽樣檢測。
二、加強技術指導,規(guī)范種植行為
1、制訂雜交棉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規(guī)程
省財政列專項由省農業(yè)廳種植業(yè)處組織相關科研、推廣單位,針對雜交棉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題試驗研究,在此基礎上制訂雜交棉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規(guī)程。同時,組織好雜交棉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辦好示范樣板,以規(guī)范雜交棉種植行為。
當前在尚無規(guī)范性技術標準之前,針對雜交棉抗逆性強,生長勢旺,個體優(yōu)勢明顯的特點,種植技術上主要抓好以下六點:
一是全面推行棉田兩熟和多熟套種種植模式,提高棉田綜合經濟效益。為了充分利用我省棉區(qū)優(yōu)越的自然氣候資源,棉田應以兩熟為主,有條件地方可以推行棉田間作套種一年三熟或多熟。
二是全面推廣窄廂兩行種植方式,充分發(fā)揮雜交棉個體優(yōu)勢和協調群體生長。改革溝廂,推廣窄廂一麥(油)兩花種植,棉田廂寬2米,行距1米,夏糧夏油占地面積0.8米,棉花等行種植。
三是適當增加棉花種植密度。棉花行、株距按3:1的比例配置,采取寬行密株種植,畝種植密度恢復到2000株以上,耕層土壤脊薄的棉田,棉花種植密度應增加到2500株以上。
四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有條件的產棉縣(市),在對棉田土壤進行檢測的基礎上,根據土壤養(yǎng)份含量和棉花各生育期對養(yǎng)份的需求,實施平衡施肥。不具備條件的棉區(qū),棉田施肥提倡并推行“兩減兩增”,即減少氮肥施用量,在現有氮肥施用量的基礎上減少三分之一;減少棉田肥料施用次數;增加有機肥施用量,大力宣傳和鼓勵禾稈還田;增加鉀肥施用量,確保畝鉀肥施用量不少于20公斤。
五是普及和提高化學調控技術。通過化學調控將棉花株高控制在1.2米以內,塑造棉花豐產株型。
六是搞好棉花病蟲害綜合防治。推廣抗病、蟲優(yōu)質高產棉花品種,積極應用頻振燈誘蛾技術和實施機動噴霧器統防統治技術,減輕棉花病蟲的危害。
三、加強市場管理,規(guī)范經營行為
1、嚴把品種區(qū)試、審定關
品種區(qū)試、審定既是品種市場準入的第一關,也是抓好雜交棉品種管理的源頭。一是申報區(qū)試、審定棉花品種的單位必須明確告之親本品種的選育過程,考察是否為新品種,避免重復申報;二是檢測其是否為轉基因品種,轉基因品種必須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受理。三是區(qū)試種子一次性提供兩至三年試驗的用種,為便于種子案件仲裁,可從供試驗種子中抽取少量樣品作為品種審定后的標準種子,用于判斷種子真?zhèn)?。四是按國家、省制訂的棉花新品種標準審定品種,并予公告。
2、嚴把市場關
把好市場關是切實維護農民利益,保障棉花生產安全的重要措施。加強種子市場管理,嚴禁銷售經營擴繁的雜交棉二代種子,不得以二代雜交種子冒充一代種子;搞好包裝標簽管理,科學、準確提供栽培技術措施;把好種子廣告關,切實杜絕虛假廣告漫天飛的現象,誤導農民購買種子;四是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種子的不法行為。嚴禁銷售未經審定、農業(yè)廳公告的品種。